WFU

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

柳醫師探討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與免疫疾病的健康大數據研究,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國際科學期刊刊登

作者 : 柳瑞明(Jui-Ming Liu, MD



文章介紹

荷爾蒙治療(ADT;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)是柳醫師本科的專研領域,因此柳醫師繼續在「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」主題進行系列研究,探討 ADT 與自體免疫疾病之關聯、提供目前文獻相對欠缺的資訊。

文獻顯示 ADT 會改變患者的腸道自體免疫機制、降低免疫相關的細胞激素(cytokines),因此作者團隊使用健康大數據進行探勘、想知道 ADT 與自體免疫疾病間是否有相關性存在。

與仔細配對後的對照組相比,ADT 組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顯著較低(adjusted hazard ratio = 0.61995% confidence interval = 0.51 0.75),進一步分析還發現接受 ADT 治療期較長的族群、風險會更低(p < 0.001)。


期刊介紹

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創刊於 1997 年,2017 年後以全電子版形式發行,為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期下期刊,共用 nature.com 的主域名。此期刊的 2017 impact factor 4.099


論文心得

如果是你,被退稿幾次就放棄?我,被退稿二十次,還繼續投。

記得之前常常聽別人說:「寫 paper 被退稿是常態,接受才是撿到的」、「退稿三次也是稀鬆平常」、「被退稿本來就很正常,不用想太多」。


研究獲國際肯定,寫成論文能通關?

在分享這次心得之前,得先把前面的故事稍微提一下:這篇論文所獲得的先驅研究結果,曾投稿到 2017 年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年會(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, AUA)。對,就是兩年前,獲得接受並且給予口頭報告的殊榮。

有了國際研討會的加持,當時心想:「連國際研討會都接受了,若將這篇論文寫好,一定很快就會被期刊接受的!」於是,加速完成論文寫作、英文校稿,以及統計數據的補強,然後信心滿滿地投稿出去。

未料,事情不是這麼簡單。萬萬沒想到,正式投稿期刊竟是另外一回事……


慘遭滑鐵盧,被退稿二十次

「退退退……」一下子就累積二十次的退稿,同時吃遍了「全餐」,所有論文投稿會發生的事,全部都遇上了,讓我跟各位娓娓道來。

一開始從高分期刊投稿,當然是被「秒退」;遇過進入審查之前,需要先支付「審稿費」,還是被秒退;之後,給四個委員審查,結果是「好壞各半」,最後被退稿,主因是其中一個委員,強烈表達我們的研究只包含亞洲人,不具有全球代表性。


自認寫出好論文,但期刊不買單

當時心中不斷「否認」:「怎麼可能……這麼好的論文,都沒人要?」

後來,把稿件投到美國學會的官方雜誌,這次有進入審查,仍是被退稿,此時,心情就變得「憤怒」。 不斷被退稿到後來,也遇過兩位審查委員的回覆都很正面,基本上都給了 major revision 的機會,但是,最後主編跳出來退稿,回信說:「雖然審查委員的意見滿正面,但我覺得你的稿件不適合我們期刊,很遺憾。」

於是,投稿心情開始「討價還價」,都想說拜託拜託,接受一下我這篇吧!

之後,遇到的審查委員給了 major revision,打起精神認真地將提問仔細回覆,投回雜誌社。等了很久,雜誌社才來信說:「很抱歉,原本負責你論文的責任主編,聯絡不到,我們只好再找人重新審查。」

連「責任主編落跑」也遇到了。然而,重新審查之後,依然是被退稿。當時的心情,真的十分「沮喪」,一度提不起勁來,直到後來說服自己,「接受」這篇論文似乎沒有那麼好的這個現實。


reject 的心理五階段,如何調適?

回想起來,似乎歷經了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五階段:(一)否認與隔離;(二)憤怒;(三)討價還價;(四)沮喪;(五)接受。

認清事實後,又是如何調適自己呢?
  1. 接受自己遇到了瓶頸,就是卡在這個階段。這篇論文的現狀,是無法往上攻頂,甚至是不進則退,得快點尋求一個歸宿,讓文章順利刊登。
  2. 專心投入下一個主題研究,特別是專注在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上面。設定自己多方面進行研究,希望能夠繼續敲開一道道困難重重的大門,分散自己對這篇文章的得失心。


研究之路,就是不斷前進

最後,這篇攝護腺研究論文,經過重重審查,終於獲得期刊接受及刊登。同時,也完成了另一個研究,並且開始新的研究主題。這次的經驗意識到,論文投稿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唯有不斷前進下去,才能提升自己,往更高的地方邁進。

這次的研究要感謝很多人的幫助,眾人齊心協力,文章才有辦法獲得刊登。

感謝整個專業研究團隊,最感謝許老師、莊主任與吳副院長的研究指導,一步一步的開會討論,從零開始,直到完成這個主題的架構,進而催生出整篇論文。也感謝院方對於醫學研究的支持不遺餘力。

滾石不生苔,繼續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