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自 2007年開始為了營造國家健康資訊的發展,核定推動實施電子病歷的相關措施。後續並推動了「推動電子病歷及醫療影像傳輸計畫」。超過八成以上的醫療院所皆已實施電子病歷。
目前台灣北中南有著不少大型的醫療體系,這些醫療體系每年的服務量極大。自實施電子病歷以來,留下了十幾年的大量病歷紀錄。經過申請許可之後,可以從事研究來一探究竟。
台灣有著很獨特的疾病及相關研究,像是 B型肝炎、慢性腎衰竭、從前的烏腳病、及中醫藥的相關研究。是否也可以使用醫療院所專屬健康數據來做延伸地研究呢?
同時,這些醫療體系所專屬的病歷紀錄,似乎較已申報為導向的全國性健康大數據更加仔細更加完善。針對於疾病嚴重度皆高的癌症或是多重複雜性疾病的研究,似乎是更有力工具。
楊曜旭醫師,從事健康大數據研究至今已超過十年,也發表過 Impact factor 超過 10分,令人佩服的大數據研究論文,可說是健康大數據領域深耕多年的佼佼者。
讓楊醫師來為我們深度頗析醫療體系所專屬健康大數據的優缺點,以及目前的實際應用,真的已經有發表優質的論文發表嗎?或是未來發展與應用的方向如何?
來聽聽楊曜旭醫師怎麼說!